盤點3D打印機創業七英雄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7位3D 打印機制造公司的創立者。他們中包括已經很出名的Formlabs公司、Ultimaker公司等企業的創始人。
Diego Porqueras(Bukobot) deezmaker.com/bukobot 對Diego Porqueras這位洛杉磯創客而言,需要是發明之母。在好萊塢從事數位影像工程師時,他就被可以自己制作相機與轉接器的3D打印機深深吸引,因此開始參加在當地的駭客空間「Crashspace」舉辦的創客Bot Monthly聚會。他回憶組裝第一個套組創客Gear的Prusa Mendel RepRap時的情形說道: “身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并未感到滿足。所以最后,我選擇自己制作更好的3D打印機。” 2012 年4月,他在Kickstarter成立Bukobot,成功募得了目標金額的400%。然后他辭去工作專心致力于制作3D打印機。7月,鼎鼎大名的Wallace RepRap開發者Rich" Whosawhatsis" 加入成為他們的伙伴。 順著這股氣勢,基于他想讓大家能實際感受到3D打印機樂趣的熱情,Porqueras又在2012年9月成立了西岸第一個3D打印機實體店鋪與駭客空間。他的事業,貫徹了他不需要高階的性能也不需要高階的價格,就可以制作3D打印機的理念。 放在Bukobot的工作平臺上的,是Virtox 制作的Julia Vase #011 – Heatwave 。
Andrew Rutter (Type A Machines) typeamachines.com Andrew Rutter 認為制作出狀態穩定,且成品品質優良的機器非常重要。但故障時容易修理,也一樣重要。他表示: “我希望大家不只喜歡打印品質,也能喜歡機器的設計與技術。所以,這一點與打印品質同樣重要。”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國3D打印網發現,在3D打印界居先驅地位的他,竟然曾在娛樂業界打滾過10年左右。 “主要是當照明工程師,有時候也做設計,還當過一兩次演員呢。” 他第一次制作的3D打印機,是現在已經不稀奇的MakerBot Cupcake。那是2009年12月的事,至今不過4年前。 Rutte 想制作更好的3D打印機,因而成立了Type A。2012年1月,由于Espen Silvertsen、Miloh Alexander、Gabriel Bentley的加入,Noisebridge駭客空間誕生了新的核心團隊。Type A目前有15名員工,所有人都身為公司的一份子為榮,在加州的工房從事制造、組裝、測試的工作。Rutter也持續推動在地區公立圖書館設置3D打印機的活動。談到夢想的未來,他說: “總而言之,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所有的學生桌上都有3D打印機。”
Steve Wygant (SeeMeCNC) shop.seemecnc.com 住在印第安納州的機械工程師Steve Wygant從1996年開始就擁有自己的機械車間,為不少大企業制造骨科機器零件3年多。他認識3D打印機就是在這段期間。當時,他對光固化立體造型技術(Stereolithography,SLA)著迷,但買來當作興趣用又太過昂貴。于是,他于2009年研究了RepRap計劃,深深受到Drawin與Prusa的設計與機械構造所吸引。2011年,Wygant(昵稱PartDaddy)與CNC木工工程師同時也是機械工的John Olafson(昵稱Oly)合作,將他們擁有的龐大工學知識結合,制造了3D打印機SeeMeCNC。它是從RepRap Huxley衍生出來的,被命名為H1。 提到他最近的靈光乍現體驗(aha moment),他與我們分享了在開發Rostock Max打印機時,偶然發明Cheapskate直線軸承的情形。 “當時我手拿著608滑板軸承跟T字槽鋁條,一時心血來潮把軸承穿入鋁條,然后我就發現我發明了一個低成本的直線運動載具。” Wygant 與Oly滿懷著熱情,希望能讓創客們實現自己的創意,還有能夠借著集合許多不同國籍經歷的人,給3D打印界帶來活力。他表示: “看著大家在一同討論、互相協助之下制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真的是太棒了。” 他們同時還擔任Midwest RepRap Festival的榮譽贊助人,以及致力于支援新的獨立檔案共享網站repables.com。
Erik de Bruijn (Ultimaker) ultimaker.com Ultimaker的Erik de bruijn在桌面型3D打印機業界已經可稱做長青樹。他從2008年RepRap計劃初期時就開始參加,也是成功復制實際可使用零件的其中一人。之后沒多久,他又成功地印刷出打印機全部的零件。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De Bruijn在RapRep的經驗,以及16歲時創立IT公司(至今已12年仍在營運中)的實績,在2011年與Martijn Elserman以及Siert Wijnia共同開發3D打印機時貢獻的偌大的力量。他說: “成立Ultimaker對我的商業經驗帶來不小的考驗。Ultimaker締造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這都要歸功于偉大的開源社區。” 住在荷蘭的de Bruijn對于3D打印的重要技術也有所貢獻。包括混合ABS與PL,以及開發倒轉機構,可以將多余的線材引回擠出頭,避免牽絲的現象。他表示這要歸功于與一位著名3D打印機開發者的會面。 “我在英國進行關于RepRap的演講時,剛好有幸見到Nophead。幾乎所有的code都是他編寫的。我受到了極大鼓舞,向他談到自己的創意并獲得了他的建言。然后我們還向社群展示倒轉機構有多么重要,之后,這部分就成為了標準機能。” de Bruijn 與Ultimaker為了新型機種的開發,與新開始運營的設計分享網站忙碌無比。但是他們仍然堅持將制作出的東西開放分享的信念。 “我認為自己要使用的工具應該自己制作。我并不知道其他公司的做法,但這是我們Ultimaker的目標。”
|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