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機器人將用于搜救行動
時間:2023-08-22 09:51 來源:南極熊 作者:admin 閱讀:次
在搜救行動中,時機和靈活性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關鍵。通常情況下,救援人員不僅要盡快開展救援工作以保證危機中最大數量的幸存者,而且還要針對每種具體災難采取專門的應對措施,但這可能很難實現。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可能有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2023年8月21日,伍斯特理工學院 (WPI) 研究員 Markus Nemitz
榮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 599,815 美元職業獎,用于開發小型靈活的 3D
打印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夠通過游泳、爬行、攀爬和潛水穿過敵對和密閉空間,從而穿越具有挑戰性的地形作為搜救行動的一部分。
Nemitz的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2018年的湄公河流域洞穴危機的啟發。在這次事件中,一個青少年足球營的12名成員以及他們的教練被困在泰國的湄公河流域洞穴系統中,這個喀斯特洞穴系統在6月23日突然暴雨引發的季風洪水中被淹沒。由于強大的水流和水位上漲阻礙了搜救行動,這支隊伍的困境當時受到了廣泛的國際關注。即使在7月2日,也就是他們進入洞穴后一個多星期后,13名成員都被發現活著,但由于洞穴通道狹窄,水渾濁,救援仍然十分困難。最終,一個由國際隊伍組成的救援團隊在7月8日至10日之間成功營救了所有人,包括100名潛水員在內的多達1萬人參與了這次救援行動。

△馬庫斯·內米茨 (Markus Nemitz) 獲得了開發用于搜索和救援行動的定制機器人的資助(照片來源:WPI)
為了拯救受困隊伍的所有 13
名成員,創新是關鍵,因為考慮了許多不同的救援行動嘗試選項。這就是內米茨的靈感來源。他正在致力于開發具有集成流體電路的3D打印機器人,以了解它們如何能夠在像湄公河流域洞穴這樣的災難中迅速制造和部署。事實上,在這個為期五年的項目中,他計劃在模擬泰國洞穴部分的縮小模型中測試這些機器人。
內米茨進一步解釋了機器人的用途,他說:“災難通常需要獨特、專門的應對措施,例如Tham Luang
洞穴危機所需的應對措施。開發由柔軟、靈活的材料快速制造的小型機器人具有巨大的潛力。這些機器人可以探索對人類構成潛在危險或無法進入的區域,包括地震殘骸、洪水泛濫的地區,甚至核事故現場,從而極大地幫助救援工作。”

制造用于搜救目的的 3D 打印機器人
在這個項目中,Nemitz 借鑒了他自己在軟機器人領域的經驗,在這個領域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 3D
打印的作用。更具體地說,他希望通過開發機器人設計和制造的新原理,特別關注電子電路與 3D
打印流體電路的集成,來推進軟機器人和可打印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之所以選擇它們,是因為它們使用空氣脈沖,與傳統電子產品相比,它們對機械損壞和電磁干擾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內米茨總結道:“機器人可以到達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這些機器人配備了麥克風和攝像頭等傳感器,將增強救援人員的能力,特別是在自然災害期間。為了確保對緊急情況做出動態、快速的反應,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和開發新技術。機器人技術處于這一發展的最前沿。”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