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被過高估值投資者猶豫是否要出手
時間:2013-06-02 11:12 來源:未知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全球3D打印巨頭美國3D stratasys中國區總經理汪祥艮認為,3D打印技術要真正成為一個產業,仍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一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二是取代傳統技術還要一個過程,應用也沒有跟上。”
相比學者和企業都看好3D打印的前景,一些投資者們卻在猶豫到底是否應該要出手投資,“中國的產業基礎不錯,3D打印有一定市場,但要看其對產業介入的能力。”一位投資者告訴早報記者。
現有技術“都有缺陷”
眼下,業界對于3D打印市場的看法幾乎一致,只適用于小批量、小尺寸,以及對精度要求高的制造業,要大范圍推廣仍有時日。
據悉,2012年3D打印市場規模比2011年增28.6%,3D打愈的平均售價為7.95萬美元。
Wohlers Associates主席泰勒·沃勒斯在大會上表示,未來有兩大發展趨勢,一是生產最終產品的零部件,二是推出低成本的產品,至于個人用的3D打愈依然難成氣候,大部分的投資還是用于工業用途的打愈。
目前,常見的3D打印技術主要包括立體光刻、分層實體制造、熔化沉積制模、三維印刷、激光選區熔化、激光選區熔結和激光立體成形等7種技術。但無論是哪一種技術,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志磊表示,目前主要有四大挑戰因素,首先是精度與效率,例如金屬零件的最高堆積效率是每小時70立方厘米;零件的力學性能;材料適用范圍,目前可供3D打印的材料有300多種;工藝的穩定性。
拋開技術工藝不談,沃勒斯表示,材料問題會是瓶頸之一,“關鍵就看能否需要什么材料,廠家就能提供這樣的材料。”
汪祥艮稱,在3D打印技術的背后,材料是核心內容,“材料性能決定了你應用的領域,寬度的問題。能否真正代替傳統制造工藝。”
沃勒斯也向早報記者表示,新型材料的開發和探索會是競爭力之一,“你要找到適合的原材料。”
有意思的是,一家在華3D打印的外資公司負責人稱,雖然在中國既賣打愈也賣原材料,但公司認為未來原材料的出售更有市常
“中國公司缺乏創新”
事實上,中國3D打印技術的起步并不晚,“(3D打印技術)起點都差不多,但是中國原創性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大。”一位中科院研究材料加工的學者向早報記者表示,國內的3D打印企業缺乏原創性專利,而且國內客戶在訂購3D打愈時,選擇國際品牌的還是多數。
沃勒斯指出,西方3D打印企業會關注成本效益,看是否能適用于正確的領域,以及技術缺陷在哪里。“這是美國和歐洲正在做的,但是中國沒有,這是中西方理解的差異。”
不過,比利時3D打印公司Materialise執行副總裁Wim Michiels稱,相比中國公司和國外公司,兩者的技術差別并不大,甚至有些中國公司擁有更好的技術。
Michiels指出,中國公司缺乏的是創新,缺乏應用的開發,無法將之付諸于實際運用中,“其實不應該專注于技術,而是應該開發應用。我發現中國人很愿意投資,即便他不知道以后可以用這個做什么。”
知識產權保護也是目前3D打印行業遇到的難題之一。不過,Michiels表示,這只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克服的一個問題而已,正如現在的網絡音樂市場一樣。
“行業估值過高”
如果細看目前全球大型的3D打印企業,不難發現不少企業都完成垂直整合,既出售原材料,也出售打愈,還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當然也有像Materialise這樣只做解決方案,并不生產打愈的公司。
汪祥艮告訴早報記者,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根據具體的行業來走,做全產業鏈并非適應所有產業。
“整合是一個聰明的舉動,但有些客戶并不在意過程如何,只要最終的產品,這就是需要解決方案。”Michiels說,商業模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對市場的理解和定位。
盡管不少人都看好3D產業的發展,但存在另一種聲音認為這個行業有泡沫,典型的例子就是3D systems和3D stratasys兩家公司的股價。“不能說泡沫,只能說被過高估值了,泡沫是屬于完全沒有內容。”Michiels稱,整個行業正處在并不現實的位置上,社會對它的期待更高,“不少技術是有價值的,只是市場期待高,有些目前還不能實現,當人們意識到這一點,熱情會慢慢消退,那時這個行業會變得現實一些。”
沃勒斯則指出,有沒有泡沫不好判斷,但看看兩家最大的3D打印公司股價可能會說明一些問題。
此外,在被市場期待的醫療領域,3D打印的推廣并非沒有障礙。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生命信息與儀器工程學院教授徐銘恩告訴早報記者,很重要的一個障礙是要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認可,這個需要至少2年的時間,而且醫生對技術的接受程序也是一個壁壘,“政府也更愿意投一些傳統產業的大項目,或者是工業領域的3D打印,而不是對醫療領域的應用。”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