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競曬3D打印“成績單”
一年前是“沾邊就漲”,一年后是謹慎觀望,3D打印之于資本市場,已從一個看不懂但很美的夢想,變為日益熟悉并冷靜面對的現實。19日,2014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在青島開幕,金運激光(300220,股吧)、光韻達(300227,股吧)、銀邦股份(300337,股吧)、銀禧科技(300221,股吧)等多家上市公司攜其3D打印產品亮相。
今年國內3D打印產值有望翻番
據介紹,2012年世界3D打印行業的產值是120億至130億元,國內僅8億至9億元;2013年世界3D打印行業的市場規模大概在200億元,國內翻番增至20億元。“預計2014年國內3D打印的產值可以再翻一番,有望達到40億至50億元。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市場規模仍十分有限,但也意味著巨大的放量空間。”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目前,3D打印在文化創意、工業、生物醫學領域均有成熟的應用案例和廣泛市場。相比之下,在工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前景更大、技術優勢更明顯。在工業領域,目前最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大型金屬結構件、個性化精密零部件的直接制造。在生物醫學領域,目前正在探索的應用除了義齒和義肢外,還將在組織工程方面大有用處。
相比于去年對3D打印技術的模糊認知和盲目熱情,今年市場對3D打印的認識已更加客觀冷靜。羅軍認為:“目前3D打印行業還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引領,無論在大眾消費(桌面級)、工業、生物工程等領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未來3-5年是3D打印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全球3D打印技術的競爭,關鍵就在應用市場,因此打開應用市場是我國3D打印發展的關鍵。”
金運激光:發布多項3D打印成果
“這是我們在本次大會上發布的公司首款桌面級3D打印機。”金運激光3D打印事業部總經理彭軍指著展臺上正在運轉的白色3D打印機介紹,該款3D打印機采用FDM熔融沉積快速成型技術,成型尺寸為140mm*140mm*140mm,“該產品于今年年初成功研發,上個月底開始銷售,目前銷售量已有幾百臺,主要銷往國外,單價約1000美元;國內已在武漢有售,單價約為9000元人民幣。”據上證報記者了解,金運激光還計劃在年底推出兩款新品,一個是成型尺寸更大的桌面級3D打印機,另一個是帶有激光切割技術的3D打印機,即可以實現增材和減材制造相結合。
除了主要從事3D打印設備研發和銷售的3D打印事業部之外,金運激光的3D打印業務板塊還包括2013年收購的武漢落地創意有限公司(下稱“落地創意”)及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精易迅”)。其中,落地創意擁有國內最大的3D打印云平臺“意造網”,以及國內最大3D照相館連鎖品牌“3D記夢館”。落地創意創始人、CEO楊博智告訴上證報記者:“記夢館主要進行人像打印等娛樂服務,目前已在全國開設20余家連鎖店;而3D打印云平臺目前已運營1年多,其中專業的企業客戶占六成,應用領域包括工業制造、生物醫療、數碼電子、時尚消費等。”而精易迅則是一家以生產3D掃描儀為主的企業,參股該公司是金運激光完善3D打印產業鏈的步驟之一。
光韻達:3D打印預計上半年可以盈利
光韻達有關負責人告訴上證報記者:“光韻達三維科技公司目前已經實現單月盈利,業績呈快速增長趨勢,預計上半年將實現盈利。”僅用半年時間就實現盈利,這在3D打印同行業公司中實屬少見。
“對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來說,如何實現產品化、商業化以及產業化,還是一大難題。”上述人士表示,從事3D打印服務的光韻達三維科技公司,已經實現3D打印產品化,即相對于一般3D打印企業僅能打印出模具而言,光韻達打印的汽車空調機外殼、汽車車門的機械部件、水泵等產品已經是可以批量生產并使用的最終產品。
目前,光韻達所使用的3D打印機以及打印材料均是國外進口的。據了解,公司目前正在研發部分材料產品,包括塑料及相對簡單的金屬材料。
銀邦股份:醫用3D打印產品臨床認證
另一家上市公司銀邦股份的子公司無錫飛而康快速制造公司,則擁有國內唯一自主研發合格的3D打印金屬材料鈦粉,并且目前還在研發其他幾種金屬耗材。飛而康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名字中的“飛”代表飛機,“康”代表醫療健康,即飛而康主要生產用于航空航天的高密度、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骨骼等生物醫學的3D打印產品。“在醫療方面,目前公司產品正在臨床認證過程中,預計獲得"準生證"要在兩年后,不過不排除國家大力推進醫用3D打印,到時簡化審批手續的話時間可能更快。”
據記者了解,國內從事生物醫學3D打印的機構極少,主要是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以及江陰瑞康生物科技公司、杭州先臨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