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揭示可在火星居住的3D打印玻璃纖維建筑
雖然NASA的3D打印火星宜居地挑戰賽早已塵埃落定,獲獎者已的獲得了豐厚的資金,但是還有一位參賽者作品雖然沒有得獎但他們的設計理念卻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來自麻省理工大學(MIT)建筑學院的一個設計團隊,他們計劃從火星表面提取二氧化硅,從而提煉出用于3D打印外星宜居地的玻璃纖維。
MIT小組的創意靈感來源于2007年NASA在火星上發現的“硅谷”,監測發現,這一片區域的二氧化硅含量占火星地表物的60%。如此豐富的硅含量勢必跟水含量相關,而且硅是玻璃生產的原料,在熔融狀態下可以提煉出玻璃纖維,而玻璃纖維是打造外星建筑的理想原材料,所以他們想出了這樣一個創意。
數字化結構組負責人Caitlin Mueller指出,由于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且全年大部分時間溫度都在零度以下,加上火星沒有大氣層,所以一切的設計都得顛覆常規理論,從頭開始。然而該項目的另一個合作者Justin Lavallee則指出,完全陌生的外星環境反而使得設計更天馬行空,因為你可以在整個設計中多加入一些探索性的東西。
Mueller在3D打印新技術發展上頗有建樹,而Lavallee最近也在新型熱塑性復合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兩人分享了各自的想法,以期開發一個可以擠出復合材料的全新3D打印機,同時又能將其與玻璃纖維編織在一起,以此來增加硬度和更好的塑形。
兩位專家和一些MIT的學生一起合作,共同構建這個火星宜居地。最后,該小組設計出了一個可充氣膨脹的環形結構建筑物,而Lavallee則主要致力于用金屬、鋁和熱塑性材料構建這個建筑的原型。
雖然他們的設計沒有贏得比賽,但卻給新型火星宜居地設計提供了一個跳板,說不定在2035年,NASA的火星宜居地旁邊就多了一個3D打印的玻璃社區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