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借3D打印開發出模仿蝗蟲的跳躍機器人
人類和蝗蟲關系并不親密,因為歷史上它曾經多次給人類帶來災難。但是這并不妨礙科學家們從它們身上尋找靈感。比如,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下屬的一個研究部門就一直在努力研究蝗蟲的行為特點,并將其用在機器人身上。近日,特拉維夫大學Ort Braude學院(TAUB)就模仿蝗蟲創造了一個5英寸長的3D打印裝置,該裝置能夠一次跳到11英尺高和4.5英尺遠。
據了解,科學家們看重的就是蝗蟲出色的彈跳能力。他們研究發現,蝗蟲的彈跳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曲起后腿,然后在保持后腿彎曲的前提下逐漸張緊腿部肌肉,最后快速釋放曲起的后腿完成彈跳。如今,研究人員們已經完全解鎖了這個經過億萬年進化所形成的完美彈簧機構,并將其用于自己的機器人設計。
Amir Ayall教授稱:“我們的研究是一個真正協同努力的跨學科生物工程。其中的生物知識是通過觀察和研究蝗蟲獲得,并結合了當下最先進的3D打印技術,使得其生物學原理可以應用在一個小型機器人的彈跳機構上。”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用硬炭棒做腿,,并用彈簧、小電池和微控制器以及一個用ABS 3D打印的主體,就完美地模仿了蝗蟲的彈跳機制,并將其用在了小型彈跳機器人身上。研究人員們認為,這種體積小巧的機器人,可以用在崎嶇地形的搜索、救援和偵察任務中。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這個機器人并不會從各方面模仿蝗蟲,而是著重于獲得其彈跳能力,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希望能夠給它加上滑翔能力,以擴展機器人跳躍的范圍,降低其著陸時的沖擊力,并且實現對其跳躍過程中更多的控制,使其能夠在真實任務場景中具備更大的能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