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3D打印出可學習、可互相幫助的水上機器人
日前,葡萄牙里斯本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群3D打印智能水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在真實環境中使用,并且可以成百上千地進行部署,能夠應用在環境監測、搜索、救援和海上偵察等領域。
尤其與眾不同的是,這些成群的3D打印水面機器人并不是單獨控制的,而是依靠對同一群體里面其它機器人的反應產生行動,在它們彼此進行交互、互動中變得越來越自主。為了開發這種具有集體智能的機器人群,來自里斯本大學學院(University Institute of Lisbon)電信研究所和里斯本大學(University of Lisbon)的研究人員們向自然尋求靈感。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模仿達爾文進化論的演化算法,并將其應用在每個3D打印的水上機器人上以產生人工智能。
據了解,每個3D打印的機器人都被連接到一個人工神經網絡或“人工大腦”上,由它驅動機器人自主行動。研究團隊稱,這些成群的機器人已經在試驗中展現出群體的力量,由十個機器人組成的小組可以執行諸如地區監測、導航到航點、聚合、分散等諸如此類的任務。
咋聽起來,要打造一大群機器人——更不用說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水上機器人——似乎是一項非常昂貴的任務。但是通過利用3D打印技術和隨處可見的現成部件,研究人員們已經成功地將成本降至最低。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每個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大約為300歐元,它們的船體是用CNC加工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并裝上3D打印部件。除此之外,每個機器人上都配有指南針,以及更現代的GPS技術。其“人工大腦”運行在一塊Raspberry Pi 2上,機器人彼此之間依靠Wi-Fi功能相互溝通。
“群體機器人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我們依靠數量眾多的小型、簡單和廉價的機器人,而不是單個或少數幾個大型、復雜和昂貴的機器人。”該項目首席研究員Anders Christensen說:“要控制一個大規模的機器人群體就不能做集中。每個機器人必須自己決定如何執行任務,并與其鄰居進行協調。”
如今,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第二代水上群體機器人,將會給它們配備更加先進的傳感器、使其適于長距離操作。在里斯本開發的這些成群的水上機器人可以用來取代載人的船只來完成各種海事任務,尤其是那些對船員們由潛在危險的任務。
如果其第二代3D打印群體機器人的開發順利的話,我們的海洋上可能很快就會布滿這些聰明的小玩意兒。下面是就是演示這些群體機器人的視頻。關于該項研究的論文請點擊此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