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使用納米級3D打印出全球最小的馬特洪峰
日前,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簡稱PSI)的科學家們借助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大量馬特洪峰的精細3D模型,每個都有不到十分之一毫米大小。通過這一方式,科學家們無可辯駁地展示了如何大批量制造如此精微的對象。事實上,這些3D打印的微型馬特洪峰每個只有七百分之一大,還沒有一張紙后,每個模型是如此精細,以至于其上面的每個細部都非常清楚,比如它的頂部,直徑只有100納米,幾乎跟一個病毒一樣大。
電子顯微鏡下的馬特洪峰3D模型。條形圖表示10微米,即一百分之一毫米的長度。
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在于,如果在對象的表面布上這種微小的3D結構往往會使其擁有特殊的屬性!澳憧梢越洺T谧匀唤缰杏^察到這種現象。”該項研究負責人Helmut Schift稱:“例如,許多蛇類往往能夠自如地在砂子上滑行而不會損傷它們的皮膚!边@些蛇的皮膚上布滿了僅有幾微米高的鱗片和脊,這種結構能夠在一個方向上大幅減少摩擦力。“你可以想象。”Schift繼續說:“如果經常處于強大應力狀態下的機械零件在表面采用同樣的結構,也將大幅減少其磨損和斷裂。我們3D打印這些馬特洪峰就是為了證明連續、精確制造這些微小結構的可行性!
研究人員Robert Kirchner在使用激光設備制造馬特洪峰模型。房間里使用黃光照明,因為他們使用的光敏材料不受黃光影響
為了制造這些馬特洪峰模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特別精細的3D打印技術——3D光刻(也有專家稱其為雙光子光刻)!拔覀冇靡环N光敏材料制造這些結構。”PSI的一位科學家Robert Kirchner解釋說:“在光照特別強烈的地方,最初的流體材料會變硬,剩余的材料可以被沖走。為了曝光這些材料,我們使用了一個特別的激光,其光束強度只能夠透鏡的焦點處改變材料。我們移動這個焦點通過材料。因此我們可以決定每個納米尺寸的材料點是會被沖走還是留在原地。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制造出幾乎任意復雜度的納米級對象。
這種激光制造工藝完成起來相當辛苦,但是它只需要執行一次,然后科學家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制造出模具,然后進行大批量的復制
研究人員Helmut Schift和Robert Kirchne在PSI的無塵實驗室里
關于PSI
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簡稱PSI)位于瑞士北部的蘇黎世和巴塞爾之間的阿勒河畔,是瑞士最大的國家研究所,科學和技術的多學科研究中心。PSI在固態物理、材料科學、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學、核與非核能研究及與能源有關的生態學的研究中非常活躍,是世界能源研究領域的領導者,也是瑞士唯一一家從事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研究所。
圖源:3ders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