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大腿骨讓患者站起來
骨癌,切掉一段大腿骨,3D打印出大腿骨裝上去……在大家討論3D打印的時候,3D打印已經開始運用臨床治病救人了。在昨天南京市第一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數字醫學學術年會、國際數字醫學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國際數字醫學與醫學3D打印大會”上,專家預言,3D打印人體“零部件”已不再是夢想,未來10-20年有望用干細胞打印出一模一樣的人體器官,引發一場新的醫學革命。
南京醫科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所長、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介紹,在他們的病房里住著一位5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骨肉瘤,右腿大腿骨2/3被切除。為了讓患者站起來,醫生不得不做了一個人造假體撐起來。然而,由于髖關節脫位磨損,今年年初,當地醫生將假體拿出來翻修后不久,患者出現感染發炎,一家人四處求醫,最后來到了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
那么,怎樣才能讓這位患者重新站起來呢?第一醫院專家想到了3D打印技術。經過CT影像等檢查后,專家將患者有效骨頭數據輸入到計算機里后,然后將打印材料注入機器、高溫熔化、成型、凝固、冷卻,幾個小時之后,醫院打印出一個大腿骨支架,放進大腿里臨時撐起來。接著,醫生將抗菌藥物放入大腿進行抗感染。一個星期后,專家將臨時支架取出來,再次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一個永久假體,和原來切掉的骨頭一模一樣,并成功植入大腿里。手術后不久,患者就站了起來。
王黎明說,南京市第一醫院已經逐步嘗試開展將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假體,直接填充在手術缺損的部位,也就是說,今后想做什么形狀的骨骼都可以,患者可依靠這一技術實現“私人訂制”,而不是使用現在統一規格的流水線產品。
在專家眼里,未來3D打印的最高階段是生物打印,也就是用你的組織,你的干細胞來做原料,打印出跟你原來基本一樣的器官。
“簡單地說,就是心臟壞了打印一個心臟、血管壞了打印一根血管、腎臟壞了打印一個腎臟、骨頭壞了打印一根骨頭,到這種地步了我們相信,那絕對是一個革命。”王黎明說。
對此,與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大膽預言,未來10-20年,用干細胞打印出人體器官有望用于臨床。屆時,身體某個器官壞了,可以3D打印出一個一模一樣的裝上去,不僅功能一樣,還不排異,眾多不可治愈的疾病有望得到治療。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