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幫助傷者修復7根肋骨
時間:2016-11-09 15:44 來源:未知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3D打印機是造福未來的新科技,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助力醫療的例子。小林在岳陽汨羅一處建筑工地從事電焊工作,他在焊接一根高約五六米、半米粗、重達數百公斤的鋼柱時,柱子突然傾倒,打中他的右側胸部。隨即,工友將他送往當地醫院。
為了更精確地定位骨折和盡量減少切口的創傷,經過一番研究,主治醫師決定利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打印出胸廓骨骼及肋骨骨折與肩胛骨的3D模型。
在手術中,醫生首先根據3D模型實時確認骨折的斷裂位置,然后為小林進行了胸腔鏡探查和開放性胸肋骨骨折內固定以及右肺修補手術。由于采用了3D打印技術,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創傷更小,過去需要3小時才能完成的手術縮短為2小時,麻醉時間和出血量都有所減少,降低了患者胸肋骨固定器感染的可能性。目前患者經過一周的治療后已經安全出院。
希望3D打印機的作用更廣,更不遺余力地造福人類。

胸廓骨骼3D模型
X片檢查發現,小林第2-8根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其中第4肋骨斷成5截,還有雙肺挫傷、右側血氣胸,由于體型偏胖,皮下脂肪厚,加上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導致胸壁軟化及背部肩胛骨遮擋,很難從體表標準觸及具體骨折位置,這給精確定位肋骨骨折部位和手術切口設計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更精確地定位骨折和盡量減少切口的創傷,經過一番研究,主治醫師決定利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打印出胸廓骨骼及肋骨骨折與肩胛骨的3D模型。

醫生對著實體骨折模型進行手術設計
醫生首先為患者做了胸部的CT掃描,然后將數據導入專門的軟件,再利用3D打印機等比例縮放,接著用光敏樹脂材料打印出肋骨骨折與肩胛骨的模型,最后由醫生對著實體骨折模型進行手術設計,以便制定手術方案和確定骨頭內的固定位置。有了實體模型,醫生們可以在術前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手術的過程、肋骨多處骨折與肩胛骨的關系及解決辦法。在手術中,醫生首先根據3D模型實時確認骨折的斷裂位置,然后為小林進行了胸腔鏡探查和開放性胸肋骨骨折內固定以及右肺修補手術。由于采用了3D打印技術,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創傷更小,過去需要3小時才能完成的手術縮短為2小時,麻醉時間和出血量都有所減少,降低了患者胸肋骨固定器感染的可能性。目前患者經過一周的治療后已經安全出院。
希望3D打印機的作用更廣,更不遺余力地造福人類。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