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D打印企業如何消化工業4.0爆發的巨大能量?(2)
近年來,物聯網的進化已經超出了“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的最初范疇,它將包括機器學習、嵌入式系統以及無線連接在內的技術都融合在了一起。不可否認的是,物聯網對工業4.0的發軔和進步非常重要——聯網設備的感應器會實時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公司優化產品制造的過程。
通過使用先進的分析機制,大數據可以被轉化為意義深遠的信息,從而幫助企業達到它們既定的商業目標。云計算為公司提供了靈活并且價格合理的運營方式(如遠程辦公等),公司便可以更好地進行內部組織和架構,同時尋找和分析大數據的真正價值。
像專家系統、數字助手以及自動設備這樣的智能機器正在改變產品制造的流程。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進步正在讓工業從保障安全轉向自動化發展。毫無疑問,這些新興技術會對雇員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但是公司也會尋求讓工人和計算機共同工作的方法。
技術已經到位,公司也能夠迅速適應業界發生的變化,工業4.0的未來看起來非常明朗。據預測,在2020年之前,工廠會由十億個實現連接的實體組成。這是個巨大的飛躍——要知道,目前這個數字僅為2億3千7百。
工業4.0的影響雖然不是即時的,但相信在目睹了這樣的上升趨勢后,更多公司會希望把握時機進行投資,要不然,它們就要被這波大浪打在沙灘上了。
成本進一步下降
波士頓咨詢公司推出的新報告《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制造業發展前景》指出,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制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報告認為,在中國,工業4.0帶來的收益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提升上。未來5-10年間,越來越多的本土公司會遵循工業4.0時代的要求發展,這將提升國內制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轉換成本(不包括材料成本)的提升幅度為15-25%。如果將材料成本考慮在內,那么能實現5-8%的提升幅度。據計算,制造業累計產品銷售成本約85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總體生產效率有4萬億元-6萬億元的提升潛力。各行業的改善程度會參差不齊。
報告強調,工業4.0將對勞動力產生重大影響,大力改變產業工人完成工作的方式,對工人的技能需求卻有重大變化。未來會出現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淘汰一些過時的崗位。生產企業將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人和其他一些先進技術來輔助人工。這就意味著勞動強度大的常規工作崗位會不斷減少,而更多的工作崗位需要具備靈活應對、解決問題和提出定制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生產效率提升25%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研究報告稱,使用工業4.0新技術能將中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高達25%,由此可額外創造6萬億元人民幣的附加值,并影響上百萬從業人員的工作。
該報告指出,目前,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公司都在大力推廣和采用工業4.0技術。在未來5至10年間,工業4.0將徹底變革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設計、制造、運營和服務流程,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制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工業4.0機遇
此外,工業4.0將對勞動力產生重大影響,未來會出現更多就業機會,但對工人的技能需求卻有重大變化,生產企業可利用新技術培養員工全新的技能并幫助員工保持職場競爭力。
報告稱:“在中國,工業4.0帶來的收益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提升上,未來5至10年間,越來越多的本土公司會遵循工業4.0時代的要求發展,這將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
波士頓咨詢合伙人、運營專項大中華區負責人杜偉表示:“中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可充分利用其領先的互聯網生態系統來加快對先進技術的運用,并創建完全數字化的產業鏈。中國企業和政府必須密切合作,對專家和員工的教育培訓進行持續性投入,把握工業4.0帶來的寶貴機遇。”
中國企業如何走工業4.0
工業化時代(2.0時代)的本質屬性之一是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這個時代的大批量、標準化訂單,在工業3.0時代已有減少趨勢,在4.0時代肯定會明顯減少,但不見得會完全消失。用戶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是企業生產和發展永遠的驅動力,因此,也是工業4.0的引擎。
基于這個出發點,工業4.0首先要解決的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線上和線下融合,能充分對應各種訂單,尤其是個性化訂單,由工業3.0時代的銷售自動化發展而來的銷售智能化系統。
未來的智能銷售系統,比今天的銷售自動化系統(Sales Automation System)至少在三點上應該具有更高的成熟性:
一是訂單預測,尤其是面對復雜和多樣性市場環境下的訂單預測準確度更高,這意味著,預測背后需要有多維度和全渠道的大數據分析,以形成高準確性的訂單預測模型。
二是銷售訂單與銷售目標、銷售計劃三者之間到型號、到渠道(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全渠道)、到門店、到銷售人員、到銷售政策、甚至到用戶,多視角和多場景的智能匹配,尤其是三者之間多種業務處理規則上的智能匹配。
三是各種訂單類型,標準化訂單、定制化訂單和個性化訂單的智能匹配,形成一個符合智能制造規則的“訂單包”。這種訂單匹配,可以想象,每個訂單的具體型號、具體性能要求、具體質量要求、具體交付要求,甚至具體對應到一個小社群或一個單體個人,對智能處理的要求會非常高。目前包括ERP系統在內任何現有系統都無法滿足。
在智能銷售系統的更前端(貼近用戶端),需要開發出一個基于互聯網,尤其是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用戶ATP(用戶全接觸點All-Touch-Point)的數據獲取、處理和分析的系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