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鋁合金Al-Cu-Li-Sc-Zr,具有納米尺度結構和優異高溫力學性能
商用鑄造和鍛造鋁合金在高于200 ℃的條件下容易發生析出相的粗化或溶解,因而不適用于高溫環境應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術為設計具有優異高溫性能的新型鋁合金提供了新方法,LPBF具有極快的冷卻速度(105~107 ℃/s),有助于防止合金元素的擴散和有害金屬間化合物的形成。因此,采用LPBF技術可以在鋁合金中引入大量的耐粗化第二相,提升高溫環境下的機械強度。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已經開發出了一種適用于LPBF增材制造技術的Al-Cu-Li-Sc-Zr合金,在室溫下展現出了優異的拉伸性能。近日,該研究團隊在在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中發表了題為“Achieving superior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Al-Cu-Li-Sc-Zr alloy with nano-scale microstructure via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研究論文。本期谷.專欄將對該論文的研究重點進行分享。
該文重點研究了這種新型合金的高溫力學性能,并闡明其與晶粒及析出相的熱穩定性之間的關系。與其他LPBF增材制造技術制備的鋁合金相比,Al-Cu-Li-Sc-Zr合金在200 ℃ ~ 300 ℃的范圍內具有更高的屈服強度和延伸率。研究結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LPBF制備的Al-Cu-Li-Sc-Zr合金在高溫環境下的特性,從而推動適用于高溫應用場景的新型鋁合金的設計進程。
圖1.LPBF制備Al-Cu-Li-Sc-Zr合金的沉積態(AF)和熱處理后(HT)試樣的力學性能:(a,b)AF和HT試樣不同測試溫度下的拉伸曲線;(c,d)與其他 LPBF制備鋁合金的高溫性能對比。
圖2.AF(a ~ d)和HT(e ~ f)試樣的EBSD結果:(a,e)晶粒取向圖;(b,f)極圖;(c,g)等軸晶的晶粒尺寸統計圖;(d,h)柱狀晶的晶粒尺寸統計圖。
圖3.TEM-EDS圖:(a)AF試樣的等軸晶區域、(b)AF試樣的柱狀晶區域、(c)HT試樣的等軸晶區域、(d)HT試樣的柱狀晶區域;(e)析出相尺寸統計圖;AF試樣等軸晶區域的EBSD-TKD結果:(f)相圖和(g)晶粒取向圖。
作者利用EBSD和TEM對LPBF制備Al-Cu-Li-Sc-Zr合金的沉積態(AF)和熱處理后(HT)試樣進行了詳細的表征。EBSD的結果顯示,合金在高溫熱處理后并未發生明顯的晶粒粗化。TEM的結果則顯示,位于HT試樣等軸晶和柱狀晶晶界處的析出相平均尺寸僅比AF試樣內的平均尺寸增大約8%和5%。晶界析出相的輕微粗化導致HT試樣的高溫屈服強度略低于AF試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屈服強度的降低幅度相對較小,這要歸功于合金內部析出相的顯著耐粗化能力。這種耐粗化能力的核心原因在于銅、鈧、鋯元素在鋁中的擴散系數較低。在高溫條件下,HT試樣的延伸率增加可以用超塑性來解釋。超塑性是多晶材料中觀察到的一種獨特現象,在特定的溫度和應變速率條件下,材料的延伸率會顯著增長。超塑性的程度與析出相的體積分數呈正相關。由于HT試樣中有大量的第二相析出,因此HT試樣的高溫延伸率優于AF試樣。
LPBF增材制造工藝制備的Al-Cu-Li-Sc-Zr合金之所以展現出優異的高溫拉伸性能,主要由于合金具有優異的抗晶粒粗化能力和析出相熱穩定性。前者得益于晶界處析出相的富集效應,提供了出色的晶界釘扎效應;后者得益于合金元素的擴散速率受到限制。研究結果有助于推進用于高溫應用的增材制造鋁合金設計與制備。
論文信息:
Yang Qi, Hu Zhang*, XuYang, Yilong Wang, Changjun Han*, Wei Fan, Jiawei Liang & Haihong Zhu(2024) Achieving superior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Al-Cu-Li-Sc-Zr alloy with nano-scale microstructure via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2:1, 17-25.https://doi.org/10.1080/21663831.2023.2285388)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