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照相館如何扭轉乾坤煥發第二春
“我們現在都不建議客戶做3D打印照相館,按照這兩年的經驗來看,穩賠!”在12月8日舉行的inside 3D打印巡展上海站上,無論是3D人像掃描儀的廠商,還是國外3D人像彩色打印機的代理商,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樣的建議。
曾經紅極一時的3D打印照相館,被視作3D打印普及民用的先行者,但在走紅兩年后,陷入無利可圖的困境。
3D照相館無人問津,一小時僅三人進店
上海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是一家定位年輕、個性、高端的商場,12月9日,雖然不是周末,依然人流如織,“品啦造像館”位于購物中心的B1層,擺滿3D小人像的櫥窗吸引了不少來往的客人駐足。但在記者觀察的1個小時里,只有3位顧客走進店鋪詢問,且沒有一個人為此消費。
“太貴了,最便宜的一個也要600多元,我看中的一個13厘米左右的人像,還要貴,要1000多元,而且一兩周后才可以拿到成品,也不確定能做得多像我,還不如去地攤捏個面人。”一位從店鋪中走出來的顧客對記者說道。
“我們現在不接加盟商了,上海已經有一家總店,如果公司有大單,一般都會交給總店,我怕你吃虧。如果你想在二線城市做,我勸你再等等,因為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地方生意都不行。”施小姐本有意加盟“品啦造像館”,卻被品啦銷售經理打了退堂鼓,對方解釋道:“上海這邊原則上只談合作,你可以幫忙介紹客戶。”
像施小姐一樣有意加盟3D打印照相館的創業者并不在少數,一個“3D打印行業群”里,幾乎每天都有人在轉手3D打印設備,但也每天都有人表示要購買。
“不是我們不想賣設備,而是3D打印照相館真的賺不了錢,如果再鼓勵客戶去嘗試的話,我們就等于自己砸自己招牌。”深圳逸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業務經理黎勇安對《IT時報》記者坦言。
黎勇安所在的公司有六七十人,主要是自主研發人像掃描儀,以及代理美國3D systems公司的打印機設備,再幫客戶做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他常常要給客戶算這筆賬,如果開一家3D打印照相館,必須要有的設備是掃描儀和3D打印機。品啦和記夢館是國內牌子叫得最響的3D打印照相館,他們用的都是Artec的掃描儀,大概需要18萬元左右,而一臺3D打印機是50-60萬元。如果覺得打印機太貴,也可以只做加盟店,采集信息,把掃描好的圖像傳給品啦總店,但加盟費要六七十萬元。設備、人工、耗材、店租加上裝修,前期要投入100多萬元。
黎勇安有一個朋友在廣東陽江開了一家3D打印照相館,買的是較為廉價的設備和解決方案,投入了20多萬元,堅持了一年多,如今進退兩難。“我常常會接到他的電話,機器哪里壞了該怎么修理。”黎勇安說道。
國產全彩3D人像打印機技術難過關
“我們用的打印設備跟品啦、記夢館一模一樣,都是進口的PROJECT系列,但我們的打印成本可以降到一個人像200多元,也就是這兩家的四分之一左右。”連云港兆軒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春雷說道,他們團隊的商業模式和黎勇安類似,自主研發掃描儀,但做的是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
在王春雷看來,現階段團隊沒有額外的資金可以支撐自主研發全彩的3D打印機。“技術核心在于兩個專利,一個是完成鋪粉、鋪膠水、上色這個過程的SLA打印技術,還有一個是噴頭噴墨的專利,如果我們要自主研發的話所花時間比較長,如果要向國外采購專利的話,需要團隊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黎勇安分析道。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還沒有一家團隊能夠自主研發與國外比肩的全彩3D打印機。在不久前的“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上,武漢易制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研發成功了中國第一臺全彩3D打印機,產品售價和耗材價格遠遠低于國外同類產品,這將拉低3D打印人像的售價。但黎勇安認為,“人像打印講究的是相似度,易制科技的設備技術還不穩定。”
3D打印照相館最接地氣,但現在只能做企業客戶
“3D打印照相館是進入這個領域最接地氣的方式,因為這種商業模式最能被老百姓了解,所以最快被市場看到。”福建銳品3D打印創始人陳憲認為,照相館的模式沒有問題,只是目前成本太高,市場還不成熟,成本、市場、技術是攔在3D打印面前的三座大山。
早在2013年,國內就涌現出了一批3D打印照相館,包括記夢館、品啦、西安非凡士3D照相館、北京上拓3D打印體驗館、寧波威克兄弟、上海EPOCH時光機等。據陳憲考察,目前只有記夢館、品啦、西安非凡士3D照相館還存活著,“2013年到上海EPOCH時光機調研,我們在店里坐了四五個小時,沒有一樁生意。”
2013年底,金運激光以30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記夢館。兩年過去了,品啦依舊靠著明星效應打著品牌,西安非凡士3D照相館還是以單色打印為主。
“我們最快可以讓客戶在3個月內回本。”陳憲自信滿滿地說道,“但不建議客戶開實體店,而是接廣告公司等集團訂單,或者在商店、房地產開業典禮上造勢,一般來說,每場都可以收入上萬元。”
銳品采用FDM打印機做低成本的方案,耗材價格降低到每克1元,比市場價低了二分之一。使用后期人工上色,可以將一個人像的成本壓縮到100元,不上色的人像成本可以壓縮到10元。這樣做的后果是,成本降低了,但耗時較長,打印只需40分鐘,后期上色仍需1到2周。
3D打印的風會往哪里吹,從業者心中依舊拿捏不準,在技術研發成本有限的情況下,將掃描儀的成本降低,再賺一些代理國外彩色打印機的錢,幫助客戶做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是現在大多數3D人像打印團隊的主要模式。
3D試衣、3D打印家具、3D打印鞋子……目前來說,3D打印的行業應用都較為分散、不成熟,小團隊大多靠設計解決方案來賺錢。“只有當我們團隊規模小,不做重度研發時,我們才比較好調頭,因為3D打印的風向隨時會變。”陳憲說道。
可話音剛落,陳憲又陷入糾結:明年計劃向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場開拓,因為國外商場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但這意味著必須擴充團隊,增加投入,風險會加大。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