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業務攔住創業新手
目前,3D打印的盈利模式尚在探索階段 制圖/張攀峰
14999元!日前3D打印巨頭3D Systems公司的二代個人3D打印機登陸一家網上商城,看到這個價格不少人望而卻步。不過依托濟南首家3D打印店的開張,以及網絡平臺上客服的“神回復”,家用3D打印機的關注度還是急速提升。一時間有關3D打印的新聞如雪花般散開,大企業不斷削尖腦袋往里進,投機機構熱炒相關概念股,這個行業被炒的熱得燙手,誘惑著創業者入行淘金。不過探訪3D打印業務市場記者發現,掀開華麗的外表,3D打印也許沒有那么美,有消息稱,民用3D打印與工業3D打印相比,目前僅占5%的市場份額,是高投資、高技術、高風險的“三高產業”,普通創業者想入行,得有一定的積蓄,和專業的建模人才,門檻很高。 本版文/記者 劉靜省城不少人想涉足3D打印業
2012年10月,國內第一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在官方推動下正式成立,自此3D打印開始頻繁出現在雜志、網絡以及各大媒體上。一個項目火了,之后必然是創業者的蜂擁而至,高長濤成為了濟南第一個涉水3D打印業務的創業者,而在他之后還有很多躍躍欲試的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想引進3D打印機業務的主要集中在三類群體,一類是手頭上有創業項目打算轉型的,也有積累了工作經驗準備創業的,還有已經擁有實體公司的。目前從業者主要通過網店和實體銷售兩種方式涉水3D打印業務,線上、線下業務范圍基本一致,一種是代工,為買家制作模型,一種是銷售3D打印機。
投資額度高技術難度大攔住創業新手
調查中記者發現,在表示想要涉水3D打印業務的群體中,唯獨缺少了創業“新手”的身影。一位欲拿下國內某3D打印機區域代理的高新技術類公司孫姓負責人透出了其中的緣由,3D 打印業務投資高,技術性強,風險度高,不適合“新手”。
智能家居工程、太陽能光伏設備、太陽能燈具、機電設備、物聯網產品是孫經理所在公司的五大模塊,如今準備在公司簡介上添加上“3D打印設備及產品的設計及銷售”,采取“5+1”的運營模式,“做好了用五項業務養3D打印一項業務的準備。”
從該公司的調研報告上記者看到,國產3D打印機的區域代理費用在10萬元左右,進口產品要30萬左右,對于沒有實體店,卻準備入行的創業者而言,以代理國產3D打印機為例,代理費用10萬元左右,而3D 打印需要專業的建模人才,這部分的工資支出也是很可觀的,如果使用掃描儀取代建模師,那還要購買高達20萬元左右的掃描儀,總共投入費用不下30萬元。而濟南第一家3D打印店老板高長濤,代理的是進口品牌,投入大約40萬左右,這筆錢是他打工六年,創業一年的積攢。所以,面對這個新興,尚沒有明確盈利點的行業,風險高,很少有“新手”有勇氣掏四五十萬入行。
盈利模式尚在摸索
“本以為我們會成為濟南第一家涉水3D打印業務的公司,沒想到被搶先了。”采訪中,孫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營業范圍寫3D打印的還不多,公司準備嘗試將3D打印業務添加進去,但因為前期太過謹慎,錯過了當第一的風頭。
作為公司股東之一,早在2012年網店開始蠢蠢欲動時,孫經理就提出了公司引進3D打印業務的建議,之后一年的調查中,主要圍繞盈利點進行的。采訪中孫經理道出自己總結的3D 打印業務的四大瓶頸。自身瓶頸:3D打印在工業應用領域中的問題并沒有在民用領域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加工材料限制、成本高昂、加工速度限制、成品物理性能等都成為3D 打印作為批量工業生產設備的限制;銷售瓶頸:價格貴,又是新興事物,短時間內不可能產生大規模采購在銷售上取得佳績;盈利瓶頸:現在3D打印業務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很多店靠代工生存,但這部分業務利潤小,訂單不穩,不能作為利潤源來考核;技術瓶頸:以打印一個手機殼為例,要2個小時,價格貴不說,精度也不能跟市場上銷售的比,“玩”不過創意禮品店。
在四大否定因素下,決定引進業務是源于今年五月初來自濟南科協發布的一份文件。文件第四點為:推薦高校引入相應3D 打印設備和課程,在高校教學和學生課題實踐中先行先試,并推薦在中小學科普教育中作為演示宣傳課題,培養中小學生濃厚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在這一點上公司看到了盈利點,不過尚需要時間去證明。”采訪中,孫經理坦言,3D打印業務炒作風正濃,公司做好了五年的市場推廣準備,但同時又有這樣的擔憂:“害怕大家都跟風創業,會死的很慘。”
風向
大企業削尖腦袋往“3D”里擠
全球3D打印行業產值從0到10億花了20年的時間,從10億到20億花了5年時間。盡管到目前為止,號稱全球最大的3D打印設備公司也不過賣出了2萬臺設備,但全球對3D打印業務依然保持著幾乎瘋狂的關注。在CES (全球消費電子展)上已有十多家公司推出了3D打印相關產品。
去年1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全球最大專業級3D打印設備制造商Stratasys宣布與以色列的3D打印企業Objet合并———后者因參與《侏羅紀公園3》、《鋼鐵俠2》、《阿凡達》中的各尺寸模型的制作而在業界小有名氣。近日,全球最大PC制造商惠普宣布,將聯手康涅狄格大學并斥資百萬美元,成立全國最先進的3D打印創新中心以及實驗室。屆時,惠普將借助大學校園研發新技術,同時還能夠推動大學科學技術的發展。
就在大企業紛紛削尖腦袋往里進時,與3D打印業務有關的概念股卻透出了不同的聲音。2012年12月11日,大恒科技(600288)漲停,華中數控(300161)等概念股都呈現不同漲勢,3D打印業務在投資領域風生水起。不過在經歷近半年的熱炒之后,今年5月底至今,高樂股份、蘇大維格、海源機械等龍頭概念股股價總體呈現下降走勢,其中5月28日跌幅均超7%,讓投資者反手做空,給行業打了一針鎮定劑。
不過,這種過山車的走勢,并沒有影響業內對3D打印的信心。近期,一些上市公司也開始產業布局。例如,深圳惠程今年年初就表示,公司有意憑借材料優勢進軍航空航天3D打印市場。光韻達則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從德國引進一整套3D打印設備和解決方案,公司高管稱,未來業務方向將會落在3D打印應用上。對此,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該板塊目前雖然仍處在題材炒作階段,但一旦產業成型,有望復制當年的“互聯網概念炒作浪潮”,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業內說
3D打印機網購業績不佳
售后服務成最大的絆腳石
五月份,國內某著名電子商務平臺上正在熱炒一件“神器”。這套號稱“中國獨家首發”的“神器”,售價14999元,消費者可以用這件“神器”,自己生產自己設計的玩具、塑料杯、筆筒等各種模型,實際上這個所謂的“神器”就是3D打印機,從網站公布的信息看,這種3D打印機已經賣出了20多臺,基本每天都能賣出一兩臺。而在另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上,也有多款3D打印設備可供選擇。賣得最好的是金華一家企業的一款售價5261元的3D 打印機,單店賣出685臺,而售價最高的是上海某賣家推出的FDM專業熔融型3D打印機,售價高達47.8萬元。
雖然3D 打印機在網絡上炒的很熱,各品牌紛紛吹噓銷量,但更多的賣家銷售實情并非如此。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最早推出3D 打印業務的一批網店是2012年1月建立的,售價5000多元的3D 打印機銷售情況為30天百筆左右,除此以外,只有三四家30天銷量在30筆以上,大多數月銷量為個位數,0訂單是常見現象。
“網店推出3D打印業務,不管是代工還是銷售,都多是泡沫。”濟南第一家推出3D打印業務的實體店老板高長濤表示,以銷售業務為例,3D 打印機多注重售后服務,日常的維護、維修,這是網售最大的瓶頸,目前進口3D打印機多走線下交易,因為這部分客戶注重售后服務質量,走的是中高端銷售路線,而價格偏低的國產3D 打印機網售較多。目前網售3D打印業務售后問題已經凸顯,有網友建議,新的產品即使買回家也需要一個摸索的階段,網店店主可以建立QQ 群或者論壇供大家交流經驗。
放大鏡
3D照相館是有錢人“玩的”
說起3D打印業務,很多人會聯想到這樣一個畫面,自己往鏡頭前一站,一個與自己樣貌、穿著一模一樣,縮小版的立體3D人偶就出來了,這在業內稱為3D 照相館。其實,目前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身邊的3D 打印店并沒有如此先進的設備,只是打一些簡單的產品,如小型玩偶、零部件,而3D照相館在目前可查的資料中,國內只有四家,分別分布在北京、寧波、南京和西安。
對于3D 打印業務和3D 照相館的創業投資金額,前者只能算是小本生意,后者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因為3D 照相館使用的機器,僅設備就要80萬左右,其中建模設備60萬,掃描設備又要20萬,加上房屋租賃,僅有一套設備的3D 照相館投資也要百萬元,資金成為這個行業最大的門檻,所以玩這行的都是有錢人。對于消費者而言,去“3D照相館”拍照,想要把“自己”買回來,價格也不菲,一般普通款的仿真人像也在2000元左右,消費人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這四家“3D照相館”里,有一家生意不錯,訂單量保持在300單左右。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