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3D記夢館-3D打印將讓你“心想事成”
“賣的不是產品,是創意與感覺。”84年生的3D記夢館執行董事楊博智這樣形容他們的主推產品——全彩3D人像雕塑,“記夢館就是通過3D技術將你最想留住的自己用雕塑的形式刻錄下來。”
3D記夢館執行董事楊博智。
半年時間內,一群80后的創業者從開設網站起步,隨后在武漢、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開起了14家連鎖門店。如此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3D記夢館的創業團隊最初的預想,“可能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從事的是被西方媒體譽為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3D技術行業。”
近日,3D記夢館執行董事楊博智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他的團隊投奔到這一新興行業后,如何一步一步開拓市場,掀起中國制造業新一輪改革浪潮。
■ 本報見習記者 吳凌
“小伙伴喊我回武漢創業”
創業:自身設計專業+另辟蹊徑=3D
“楊博智,在上海待夠了就回武漢創業吧。” 2008年,楊博智響應3個小伙伴的號召,在武漢成立了一家廣告設計公司。
“廣告設計畢竟屬于傳統服務行業,要在短時間內讓產值翻幾十倍太難了。”楊博智回想當時的情景,大家都意識到,要做成“大事業”必須另辟蹊徑,“怎么才能在涉足一個全新領域的同時,又能與我們的專業技能結合起來呢?”
與傳統制造業的去除材料加工技術不同,3D打印遵從的是“加法原則”,可以直接將計算機中的設計轉化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不再需要傳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
“西方媒體把這種實體自由成形制造技術譽為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楊博智表示,但在國內,3D打印技術還只停留在媒體口中,“我們自己在設計領域的優勢可以與這項新技術很好地結合起來”。自此,楊博智選擇了以受眾面廣的照相館為切入點,進軍3D行業,主推3D人像定制、3D模具、3D禮品盒等產品。
通過三維掃描、電腦建模、機器打印差不多三個步驟,兩個小時,便能打印一個惟妙惟肖的自己。讓楊博智想象不到的是,2013年2月,3D照相館網站正式上線后,平均每月可接到單價3000到8000元之間的訂單達300份,每天更有30至5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前來咨詢。
“我們知道,這條路走對了。”楊博智笑了。
“開工就無回頭箭”
打基礎:三次大調整,公司初具規模
第一次大的調整是今年5月,正式入駐光谷創意產業基地,建立了全新的3D記夢館實體體驗店。楊博智說:“入駐后,享受到了很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優惠政策。”
第二次大調整,由粗放型管理轉為精細化管理。
“你們團隊這么年輕?”“你們的產品這么貴,有人買嗎?”這是楊博智在創業之初聽到最多的兩個質疑。沒想到半年時間內,這個創業團隊已經在武漢、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擁有14家連鎖門店。
目前,3D記夢館的業務范圍也由民用級3D打印應用,拓展到工業級和醫學級的3D打印應用。楊博智介紹,“將產品的圖紙階段和成品階段的開發周期大大短縮。”一輛汽車從草圖到成品可能需要5年左右,但用3D打印技術6個月就可實現。醫學級3D打印應用,則可以提前將病灶打印出來,幫助醫師進行術前研究,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我們主要是通過不斷改進技術,使價格更親民。”3D記夢館也由中高端人群,慢慢拓展到80、90后人群,包括學生、年輕情侶、新婚夫婦等,主推個性化人像產品,價格在390元到3680元之間。
第三次大調整,就是全力打造3D打印云工廠這一平臺。通過與一家上市公司合作的形式,來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開工就無回頭箭。”楊博智說,我總是告誡同事,不要放大問題,更不要擱置問題。
“帶來制造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發力:全力打造3D打印云工廠
“3D打印云工廠具體說,就是用云工廠來統一承載民用級、工業級、醫學級3D打印技術,從而降低成本。”楊博智用一句話解釋3D打印云工廠的概念。
3D打印能將“非標準產品實現標準化生產。”也就是將每個消費者定制化的私人產品在工廠里實現統一的生產加工,通過大批量的生產從而降低成本。楊博智的規劃是,由于國內的3D打印技術目前尚無行業標準,我們先構建自己企業的標準,再普及成行業標準,“成為率先進軍3D打印行業的領頭羊式企業。”
“自造”和“智造”是楊博智對3D打印云工廠的另一番解釋,即消費者將來可以自己設計、加工,將想象的產品變成成品,讓自己“心想事成”。
楊博智對“自造”的理解是,如果你想換個新的手機殼,只需去3D記夢館的網站選擇顏色、材質、圖案后,下單付款,即可在家等收貨。
楊博智眼中的“智造”是,“讓設計師直接變成了賣方。”設計行業以前需要拿著設計好的產品去找廠商。但現在,有了3D打印技術,設計師可以直接銷售自己設計的產品,實現零庫存。
“3D打印技術改變了傳統商業模式。”楊博智坦言,“西方國家認為,這項技術會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更愿意看成是一次機遇”
未來:3D打印為商品個性化帶來廣闊市場
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利用3D打印技術創造神奇,盡管種種跡象顯示數字化制造業時代正在臨近,但對于3D打印機而言,距離工業規模應用甚至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有一段路要走。大規模商業應用依然存在繞不過去的坎,有業內人士認為,“除精密度外,原材料成本過高是最大的問題”。
楊博智卻說,既然這是目前暫時解決不了的一個問題,何必不換種思維看待?“我更看好3D打印技術帶來的無限機遇,我們何不鼓勵有夢想的年輕人投入到這個領域,將想法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隨著80、90后成為社會主力軍,他們會更看重商品的個性化定制,這給3D打印技術帶來廣闊的市場。如果你是一個設計師,可以直接將自己設計的作品放在網上賣,價格由設計師自己決定。
俗話說,三十而立。
“但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標準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取得了成功。”作為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即將30歲的楊博智至今沒房沒車。他說,生命不在于長短,在于質量,我希望自己每天都活得精彩。就像現在我正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想法,對事業與人生的把控能力也都比以前更強。
“創業就是不停地堅持,再堅持,很多人都是死于黎明前的黑暗。現在不是最困難的時候,最困難的時候還沒到來,艱難總在后面等著。”楊博智說這句話的時候,仍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憧憬。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