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河蚌戴上3D打印傳感器幫我們監測水質變化
時間:2015-10-16 23:24 來源:3ders.org_南極熊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近日,愛荷華大學(UI)的研究者們為最終減少硝酸鹽對美國中西部水域的傷害,想出了一個奇招:他們雇傭了河蚌作為員工,然后在它們身上安裝了可以監測水質的3D打印的傳感器電子包。

盡管這一項目還處于嬰兒期,不過研究者們還是相信,通過將這種微型3D打印裝置安裝到更多的河蚌令其變為活體傳感器的方式是可行的。因為這可以讓他們方便地監測水質,再利用由此得到的數據將研究如何減少氮元素對水質造成傷害。要知道這個問題對農業國家來說可是相當重要滴!
現在,研究團隊已經收集了一些河蚌,正在使用3D打印的傳感器原型進行測試。他們必須確保這些電子裝置不會影響河蚌的自然活動,否則收集到的數據就將毫無價值。每個傳感器的電池壽命長達1年,而作為員工的河蚌壽命更是可以高達50年。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這種微型裝置是由一個可以感知河蚌開合動作的磁力傳感器,一個用來管理收集到數據的微控制器,一個時鐘,一個用來傳送數據的天線,一個定制化的3D打印外殼,以及一塊用來供能的電池組成的。他們會傳送一種非常特別的數據 — 河蚌“打哈欠”時張嘴的尺寸。所謂的“打哈欠”指的是河蚌瓣膜有節奏的開合。通過這種數據,研究者可以知道河蚌的生存周期是否因環境改變受到了影響,從而間接了解水質的情況。
如果能制造出合適的模型,研究者就能從愛荷華河中為項目招募到更多的河蚌員工,然后將3D打印的傳感器電子包固定到它們的外殼上,再將它們放回河里。之后,這些電子包便會通過上面安裝的螺旋天線將數據發送回UI的實驗室。

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河蚌作為員工是因為這種生物與氮循環有著相當獨特的關系 — 它們數量眾多,又能利用身體過濾掉水中的含氮營養物,無疑是最好的水體清潔工。

盡管這一項目還處于嬰兒期,不過研究者們還是相信,通過將這種微型3D打印裝置安裝到更多的河蚌令其變為活體傳感器的方式是可行的。因為這可以讓他們方便地監測水質,再利用由此得到的數據將研究如何減少氮元素對水質造成傷害。要知道這個問題對農業國家來說可是相當重要滴!
現在,研究團隊已經收集了一些河蚌,正在使用3D打印的傳感器原型進行測試。他們必須確保這些電子裝置不會影響河蚌的自然活動,否則收集到的數據就將毫無價值。每個傳感器的電池壽命長達1年,而作為員工的河蚌壽命更是可以高達50年。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這種微型裝置是由一個可以感知河蚌開合動作的磁力傳感器,一個用來管理收集到數據的微控制器,一個時鐘,一個用來傳送數據的天線,一個定制化的3D打印外殼,以及一塊用來供能的電池組成的。他們會傳送一種非常特別的數據 — 河蚌“打哈欠”時張嘴的尺寸。所謂的“打哈欠”指的是河蚌瓣膜有節奏的開合。通過這種數據,研究者可以知道河蚌的生存周期是否因環境改變受到了影響,從而間接了解水質的情況。
如果能制造出合適的模型,研究者就能從愛荷華河中為項目招募到更多的河蚌員工,然后將3D打印的傳感器電子包固定到它們的外殼上,再將它們放回河里。之后,這些電子包便會通過上面安裝的螺旋天線將數據發送回UI的實驗室。

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河蚌作為員工是因為這種生物與氮循環有著相當獨特的關系 — 它們數量眾多,又能利用身體過濾掉水中的含氮營養物,無疑是最好的水體清潔工。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