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3D打印復原太原天龍山石窟
3D打印技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一批專家學者利用這一技術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天龍山石窟造像逐一掃描、采集、整合,將它們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7月11日南極熊獲悉:天龍山石窟3D復原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130多件石窟殘件的數字化工作已完成。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原天龍山石窟主要雕鑿于東魏、北齊及唐代,以形象寫實、比例適度、生活氣息濃郁著稱,是中國石窟藝術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上世紀20年代,天龍山當地的不法之徒與海外文物商人相互勾結,大肆盜賣石窟造像,使得天龍山石窟成為中國被摧殘破壞最嚴重的石窟,100余件石雕精品流散海外。在被大規模盜鑿之前,海外學者關野貞、喜龍仁、斯德本等人先后對天龍山石窟進行過較為全面的考察,他們拍攝的照片成為考證天龍山石窟原貌的依據。
天龍山石窟3D復原項目的主創方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中心,該中心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聲譽,率先在藝術歷史研究領域使用三維掃描技術。2010年,歷時6年完成了響堂山石窟3D復原項目,并在美國5家博物館進行了巡展。作為天龍山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蔣人和是一位出生于美國的華裔學者,早在27年前就開始了解天龍山石窟并來到太原實地考察。
該項目最大的困難在于,石窟造像流散于全球30余家博物館以及部分私人藏家手中,與他們逐一溝通達成合作,再攜帶設備逐一掃描、比對、復原,工程量之大、之繁雜難以想象。在多方面的配合與努力下,耗時兩年,輾轉歐美、日本等地,傾注無數心血的天龍山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一成果不僅能夠鑒別復原殘像和洞窟的原貌,還將使中國觀眾了解天龍山石窟流失海外的造像,也能幫助海外觀眾了解這些造像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此次天龍山項目得到了天龍山文物保管所、太原市文物局和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等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據悉,該成果將擇期舉辦巡回展,展示用3D技術打印出的造像,也將展示少量造像原件,同時運用三維立體投影技術,再現天龍山石窟的一個或幾個洞窟的虛擬實境,觀眾可以360度觀察石窟里的造像,獲得遠比參觀實物更為細致更為全面的體驗。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