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融資4.5萬美元打造出個人專屬3D打印眼鏡
曹宇,清華大學本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Skelmet公司創始人兼CEO;2015年波士頓創業馬拉松第一名,2016年Inno China波士頓分賽區前三名, Inno China 2016 決賽選手。
Skelmet創業公司位于美國,致力于將3D掃描、自動化設計、3D打印量產技術串成鏈,打造全民定制化頭部配件(如頭盔、眼鏡等)品牌。2016年12月,Skelmet完成45000美金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硅谷的Plug and Play。現在,該項目已經通過3D掃描近3000個不同種族的頭部數據,打造出一套分析系統,用于3D打印規模生產,填補現階段3D批量生產中間的空缺。同時,第一款定制運動眼鏡產品(3種)也已完成設計,將于今年1月底上線美國眾籌平臺。該項目正進行天使輪融資,預計融資金額為70萬~90萬美元。
【正文】
1. 自我介紹
大家好,非常能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期待多交幾個朋友。我覺得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比他取得成就更重要,因此我先說一下我的基本情況和現在在做的事吧。我2010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專業是微電子方向;2014年到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讀EE碩士。15年開始創業,目前是Skelmet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我們項目入選了波士頓的MassChallenge孵化器,以及三番的HAX加速器。另外我們拿到了Plug&Play的種子輪投資以及sosv的投資。我的成長大致分三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上大學之前。第二個階段是大學時期,第三個階段是來美國留學以及創業。
2. 第一階段——上大學之前
我的家鄉是黑龍江省大慶市一個油田城市,很多人都是在油田或者政府上班。我從小屬于非常淘氣的學生,不怎么學習,天天睡覺,上課玩,但是學習成績還在前幾名。在上高中之前,我的成績一直是班級里的第一或者第二。上高中之后,確實遇到一些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本身并不是很嚴重,但是對我來說很嚴重,因為我發現不努力的話,就拿不了第一或者第二。當時有很多同學,在我眼里算是瘋狂的學習,因此我必須也得拿出真正的學習的態度才能和他們競爭,就不像以前那么輕松。上高中的時候,成績下滑年級到十幾名二十幾名,并且因為我的態度問題,老師一度認為我考不上清華北大,我也有點兒氣餒。但是在最后一個學期,我突然找到很多靈感,并且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于是我最終的成績是全校的第二名。
這段經歷給我的感覺就是,我一定要真正用心去做事情,一定要用心去思考一些具體的問題。用心思考是很重要的。就比如說當時做題,我也是真正動了很多腦筋,而不是單單地做題,我當時沒有按照老師的復習的思路去復習。這段經歷這也對我以后造成一些影響,就是我開始不迷信人們的經驗。因為很多時候人們聽從經驗而沒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情況去思考,反而導致很多有才華的人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有點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樣,就是你必須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以及自身的特長,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我覺得這些道理在創業當中也是適用的。最終我沒有通過加分直接考上了清華。
3. 第二階段——大學時期
上清華之后,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我覺得從大慶考入北京到清華讀書給我印象挺深的,感覺到自己之前的眼界非常淺。因為當時有很多同學,他們都是比如說,人大附中等很好的中學。他們當時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而我在考到北京考到清華之前,并不知道這些。比如說考學之后,下一步是什么樣兒,如何讀研如何去讀博士,如何去比如說美國硅谷工作等等,這些我都沒有想過。但是很多北京的同學,他們早都已經有相應的規劃。所以我感覺人的眼界真的很重要。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另外,我在大學的時候,其實感觸挺深就是像清華北大這種地方牛人特別多。有的時候,那些天賦在你之上的人可能努力地學習,但是還不如一些天天打游戲的人考的分數高。那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是充滿了迷茫,其實我也有一點。畢竟原來都在學校里排名很靠前,然后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整個系二百多號人,你才能排五六十甚至一百多名,這時候怎么辦呢?大家有不同的選擇吧,有一些人經過的掙扎之后,繼續努力;然后也有一些人動搖了,然后開始想發揮其他方面的一些才能。我是屬于后者。
我當時對創業、社團活動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參加了我覺得兩個比較重要的組織。第一個是天空工廠Sky Works,這個組織是波音贊助的一個學生社團,當時社團主要做一些航模和一些嵌入式開發,由來自精細、自動化系的一些學長組建。我覺得在這個社團里有很多感觸。當時這個團隊的技術很好,但是就是沒有商業化的這種思維所以其實浪費了很寶貴的機遇。因為當時這個天空工廠的技術水平其實可以大江來一拼高下,但是因為大江商業化做得非常好,然后就在2012年左右拿到投資,一步步成長起來;而我們這個社團,其實當時的技術非常好,但是并沒有抓住機會。所以我就印象很深刻,覺得像這種理工科學校畢業的人一定要就是商業頭腦和商業思維,對社會對整個經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有創業的勇氣和動力的話,應該是能做做出很好的企業出來。所以我的結論就是理工科學校的人一定要主動去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一些人覺得這個創業的熱潮是頭腦一熱的行為,但是我覺得并不是。我覺得創業是一個很自然而然的行為,因為社會需要這種更新,創業企業往往是這些企業推動社會的進步的動力。
另外我覺得做技術的話一定要讓技術變得更簡單更易用。當時其實有一個這么樣一個細節。我們團隊做的這個無人機在起飛的時候,需要操作員非常精細地去操縱控制器,而且控制不好的話,這個飛機就會來回飄。然后我當時跟學長建議說為什么不把它做成那種傻瓜式的,就是一開機它就可以自動起飛的功能。當時帶我的那個學長說,他覺得這種自己調的方式更有挑戰性,更是一種技術活。其實我當時并不是特別贊同他這種說法,因為我覺得做技術的人就應該把技術包裝的非常簡單易用,非常的傻瓜化。像我覺得那種大江無人機,為什么好呢,因為它確實非常簡單,其實很多人沒見過那種,無人機的工程樣機。它的飛行的時候其實非常不穩定,但是你如果去買個大江的這種無人機,基本上開箱裝好就可以起飛。它那個參數都是自動會幫你調好的。非常智能非常簡單。
我覺得這個創業也是一樣的創業的模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save time,一種是kill time。所謂的這種商業的機遇就蘊含在這個其中。所以我覺得理工男確實需要創業的思維,這樣才能把技術真正的用到實處,然后才能產生更多的價值,同時也對個人的發展有好處。
除了這個科創組織外,我還去學生會參與了很多活動。后來我還當了電子器體育部的部長。其實這段經歷給我更多的收獲,是在為人處世上。但我也認識到一點就是這種為人處世的手腕其實對個人的發展并不起決定性作用。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