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融資4.5萬美元打造出個人專屬3D打印眼鏡(2)
4. 美國留學及創業
——創業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每個創業者的體會也不同。
后來我大學畢業之后去了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讀碩士,還是原來的方向,芯片設計。其實我在報考的時候并不是特別清楚電子系究竟是干什么的,另外我去微電子方向,確實也是出于興趣。但是后來發現微電子方向發展受限。這個主要原因也是跟物理有關。最近有很多報道熱潮,稱這個摩爾定律失效,未來發展在于人工智能和TPU等等。
我在哥大的讀書的時候感覺這種微電子方向有點處于下坡階段。新的工藝和技術路線還沒有出現,整個行業會大幅度放緩。同時我覺得創業也是一直以來我在非常嚴肅考慮地一個方向。所以我在想那能不能提前想一想這個方向有沒有什么思路呢。我2015年夏天在AMD北京分公司實習。當時我正好也經歷了國內創業熱潮興起的初始階段,看到很多年輕人也都開始創業。然后我就像,也去研究一下吧。我當時看了很多關于這個3D打印還有工業4.0相關的書籍。當時一個想法就出現了——通過3D掃描和3D打印等來自動化的定制摩托車的頭盔。
我覺得我和其他創業者不太一樣的是我喜歡提前收集很多很多資料。當時我用這個iphone note,只是整理筆記當時就整理了大概一千多個筆記。有自己寫的,有一些市場的信息,有一些技術的分析,還有一些論文,然后還有很多這種競品的調研,包括產品的分析啊等等。我喜歡提前把資料都整理的很全,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陷阱。我覺得創業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同時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否則可能做到一半才發現這個項目有天然的缺陷。做很詳細的資料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形成這種知識體系,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積累很專業的知識。
我自己從2015年七月份一直整理各種資料到2015年11月,就形成了初步的生意的計劃,還有一些技術方方案等等一些分析。然后我帶著這些資料去參加了波士頓的創業馬拉松。在活動上與我現在的合伙人,一起拿了一等獎。于是我倆就準備在波士頓繼續做這個項目。其實具體我們項目到底做的什么,我們的網站上還有一些網上都有相關的資料,我就不在這里講我們的項目了。我主要想講一講我做項目以來的一些感受。
5. 對項目與創業的思考
創業里的融資對我來講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以往我以為這些創業者都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蟄伏,同時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這種艱難困苦最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拿到了一個比較大額的投資。但是,我發現其實那些故事都是很早之前的故事了。現在創業的這種體系已經比較成熟,包括投資人創業圈一些基礎設施,比如說孵化器啊等等就是。各方的角色都劃分的非常清晰了。另外的話,其實很多投資人他們比較喜歡找那種有固定的模式的創業企業。比如說,他們在篩選項目的時候,會有很成熟的一些評判標準。比如說創始人一定是大公司跳槽出來的、名校畢業的,或者是創過業的等等。然后比如說有沒有導師、用戶有多少等等,這些標準都非常清晰明了。
所以我覺得可能如果我去給別人建議的話,好像就是像我一樣剛剛從學校畢業就出來的人可能最好有一定的這個工作經歷,然后再創業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不僅自己有這種人脈關系同時有一定的口碑。不然的話,容易被歸類為大學生創業。因為幾個普通的大學生確實在眼界,在經驗上都不夠創業者的這個資格。所以如果能夠有一定的閱歷的話,確實也是比較好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很多北大的學生確實也都是在學校的時候就開始做創業,開始規劃自己的企業,這些情況其實也是出現的。
我的感覺是什么時候創業也是看到個人的情況。因為我覺得思維模式一定要清晰。我并不贊同跟風的創業以及投資行為。但是確實在投資圈兒,尤其是可能中國這個投資圈兒啊,確實有這樣的風氣存在。我的話是比較喜歡思考更深層的這樣的創業目的,及這種可行性等等分析。我覺得跟風的話,確實會大幅度減少對投資的風險判斷吧,但是也容易錯過一些非常優秀的企業。我比較喜歡思考更深層的一些關系、邏輯、和道理,然后從更深層次,更高維度去考慮,究竟應該做什么樣的項目以及怎么做。像我們的項目是做大規模定制這種全自動化的個性定制,因為我們覺得,未來的工業應該是與互聯網有更深的層次結合。同時制造業的未來在于個性化,在于定制化。這樣才能有更高的利潤。同時我們也覺得,像這個時間我們做出這樣一個企業,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品牌是長期盈利的一個關鍵。
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作為創業者,我們的思維模式可能更偏向于解決問題以及思考社會的需求。但是從投資人的角度的話,他們可能更在乎風險控制,更在乎你的過去有沒有成功的經驗或者是有沒有什么樣的背書,總之就是有很多套路吧。關于我們項目的話,因為我確實一開始并不了解這些套路,所以一開始融資也是一頭霧水。但是現在了解了很多,然后我也非常理解他們的這樣那樣的一些特點。總之我覺得作為創業者應該多了解投資人的這種思維模式,了解一下他們的關注點。同時作為投資人的話,其實最好有一些創業的經驗,因為我感覺很多,尤其是年輕人吧,就和我同齡的吧,就是其實知識上和我差不多,但是就是去了這種投資機構,我其實覺得他們并不是特別理解創業的邏輯。所以我的切身感受就是,可能真正創過業的,哪怕是外國的,他也會非常了解我們企業或者是我們面臨的一些困難。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什么什么樣的一些愿景是比較不切實際的什么樣的一些,目標是近在咫尺的。我覺得可能,這兩方都有一些工作經歷是比較好的。
另外我創業了大概一年半吧,然后我覺得。關注我的朋友們。也一直看著我,我們團隊一點兒取得進步,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另外我覺得真的是一定要堅持。尤其是說,你如果確定你做的項目就是市場需要的就是客戶需要的,那么你堅持一定是沒有錯的。我覺得很多項目,其實,最終形成的泡沫也是說背離的這個價值本身。商業運行的話,其實離不開技術離不開。優秀的人也離不開市場需求,但是最核心的還是就是創造價值。有的時候可能會很詫異的發現,這個項目怎么這么多錢,其實你仔細想想。這種項目的話,有很多人需要,而且它確實也能產生價值,雖然有的時候可能會難以理解;而有一些項目看起來非常有價值,但是實際上你在真正的去體驗的時候,你會發現體驗并不很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吧,下面進入答疑環節。
【Q&A】
Q1: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它對我們今后生活會產生哪些建設性的作用?具體哪些領域受到影響最大?
A1:其實3D打印并不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它早在大概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很盛行。只是說目前來講,3D打印有兩個非常大的爆發。第一個就是這種桌面級的3D打印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那種工藝的打印機,這種打印機盛行,是因為非常廉價,可用的材料也比較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專利過期了,所以很多企業可以用這種開源的技術來做這個機器。所以你可以發現國內的很多公司在做這個技術的打印機。但是這種打印機的話,他用途比較局限,往往就是用來做這種玩具或者是這種簡易的開發設備。
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這種工業級的,就是 enter price 3D printing technology,這個領域的技術現在處于一個長期的穩步的增長階段。傳統來講,3D打印,其實主要還是用在產品原型開發以及航空航天、醫療、軍事等等這些領域。但最新的趨勢是3D打印會逐漸走向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我們的項目是從穿戴產品做起,我們現在做的主要是各種運動眼鏡,還有滑雪鏡,包括以后也許會做花、各種運動頭盔等等。我們著重想做的就是這種大規模定制的業務。3D打印的話,其實本身技術上都已經非常好了,只是說缺乏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應用以及商業模式。
3D打印最佳應用是做定制。然而傳統的定制都是需要很多人去干預設計。我們項目做的就是利用計算機的這種自動化的設計技術,自動做定制設計,這樣的話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定制的效率,減少人的干預,然后這樣才有利潤,我認為這種設計或者商業模式才是3D打印未來的一個突破方向。
Q2:3D打印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將來會普及嗎?
A2:3D打印,我覺得將來是會非常普及的。其實有一些人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3D打印會替代傳統的這種生產工藝。其實這種想法不太對。因為3D打印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具體現在有哪些應用呢?比如說有很多的學校在用這種桌面級的3D打印做學生的教育。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因為3D打印本身非常靈活,而且可以隨時地進行這種生產加工。很多人他如果用這個來做一些小的玩具小的一些項目都是可以的,而且成本非常低。
未來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記得小的時候可能人們討論的比較火的一個概念,就是說在動物體內來培養人體器官這樣的一個技術,當時有引起了很多倫理道德問題。那么如果用3D打印的話,可以直接用患者自身的健康細胞來重新打印一個人體器官,具有生物活性的器官。這種技術呢,可以完全去除排異反應,同時,也沒有倫理道德的問題。
另外從我們項目的角度來思考的話,我們認為每個人長的都不一樣,那么現在的這種運動裝備的這種是設計和生產都是設計師畫好草圖,然后再通過鑄模的工藝生產。比如你生產各種滑雪鏡眼鏡等等,然后戴到這個消費者的臉上或者頭上。如果不合適,也沒有人管,那么我們現在用這種計算機自動為消費者進行定制設計,然后定制加工生產。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商業模式,而且因為這個成本還有效率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從經濟上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所以我覺得3D打印未來是會在生活中普及的,只是說需要成功的商業模式以及輔助的設計技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