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3D打印技術的真實市場定位
華南理工大學劉斌教授
3D 打印誕生近三十年了,但產業化遠未形成。雖然3D 打印的名氣很大,但到今天仍然處于科普階段。
3D 打印技術作為一項前沿性、先導性很強的技術,主要是滿足個性化、定制化、復雜化、高難度產品的需求,并不具有批量化、規模化的優勢。目前,3D打印技術主要應用于:產品原型(樣件)、模具制造以及藝術創作、珠寶制作、生物醫療模型與假體等領域。3D 打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作的效率和精度。除此之外,在生物工程醫學、建筑、服裝等領域,3D 打印技術的引入也為創新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但 3D打印技術要進一步擴展其產業應用空間,目前仍面臨著多方面的瓶頸和挑戰,具體包括:
(1)成本方面。現有3D打印機造價仍普遍較貴,尤其是工業級的3D 打印機,價格昂貴,給其進一步普及應用帶來了一些困難。另外,3D 打印零件的成本也較貴,不利于市場推廣。
(2)打印材料方面。目前3D 打印材料的種類有限,品種不多,供使用者選擇的局限性較大,且打印出來的零件的精度、物理性能等還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要求,而且在使用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隱患。
(3)精度、速度和效率方面。目前,3D打印零件的精度還不盡人意,打印效率還遠不能適應大規模生產的需求,而且受 3D打印工作原理的限制,打印精度與打印速度之間存在嚴重的沖突。
(4)產業環境方面。3D打印技術的普及,將使產品更容易被復制和擴散, 制造業面對的盜版風險大增,現有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難以適應產業未來發展的需求。
3D 打印技術目前正在進入概念炒作的高峰階段,其技術還有待充分成熟,主流市場也有待進一步培育。3D打印技術成熟到適應市場需求還將需要大概 5~10 年的時間。在這一較長的發展過程中,3D 打印產業可能會面臨著一些技術和市場風險。
總之,從中長期來看,3D 打印產業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產業距離成熟階段尚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現階段,產業界對 3D打印領域的投入應以“加強創新研發、技術引進和儲備”為主,尤其要重視自主知識產權的建設和維護,爭取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如果受到概念炒作的影響,在技術尚未充分完善的現階段就大規模投入產能擴張,則投資回報將面臨著一定的風險。(3D打印在線責任編輯 劉同濤)
作者簡歷:劉斌,男,漢族,1969年生,湖南益陽人,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副導師,中共黨員。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機械模具科技促進協會副秘書長兼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模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計算機軟件專業高級程序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增材制造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模具制造技術委員會委員。《模具工業》和《模具工程》雜志編委,2009-2015年廣東省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省機電設備招標中心、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評標專家,國家863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廣東省省級科研項目《廣東省模具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項目負責人,廣東省3D打印產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admin)